上海首获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又添生力军

字体: | 发布时间:2018-05-30 | 文章来源:浦东时报

  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日前通过专家论证,两个中心分别由复旦大学和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牵头建造,这是我国第六、第七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上海首次获批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聚焦四大关键技术

  记者了解到,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由复旦大学牵头,联合中芯国际和华虹微电子两家国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联手进行集成电路的共性技术研发。该中心目前落户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未来将吸引国内集成电路的龙头企业,共同形成中国集成电路研发的合力。

  据最新统计显示:张江已经聚集了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企业200余家,形成了目前国内最完善、最齐全的产业链布局。

  随着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先进生产线等不断投入建设、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形成创新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以来,政策服务体系也在加快完善。

  目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之一——首批规划的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正式确定。其中就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和创新服务功能型平台等。张江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也已初步形成,将聚焦“1+2+1”,其中“2”指的是集成电路和生命科学。

  根据规划,此次通过论证的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主要聚焦5纳米及以下集成电路,聚焦新器件研发、先进仿真和模拟技术、EUV光刻工艺及OPC技术、先进集成工艺等四大共性技术。

  补集成电路产业“短板”

  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业界认为,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和人才队伍方面与国外还存在着差距,中国应加快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强国际间产业的合作。

  据悉,落地张江的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将关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自由探索与集成电路产业对核心技术的需求融合,为产业技术升级、未来大生产线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国产高端芯片在国内制造企业实现生产。

  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则坐落在嘉定区,致力于先进传感器技术创新。中心将联合传感器上下游及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世界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按此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40家左右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据悉,目前我国已有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是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北京)、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西安)、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武汉)、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沈阳)和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广东)。